Search

【Born to Run 12年了耶】

今早有人丟給我了一個文章,是在談厚底鞋...

  • Share this:

【Born to Run 12年了耶】

今早有人丟給我了一個文章,是在談厚底鞋的一些爭議。

忽然我就想把這本舊書翻出來看,跑齡久一點的應該就知道《Born to run》或《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出版年已是2009年的事了,中譯本則是2010年才上市,據稱全球銷量超過300萬本

我這幾年間搬了好幾次家,每搬一次就丟掉一堆書,這本書居然還沒被我丟掉,應該就是不錯看的意思吧XD

言歸正傳,這書其中一個重點是過厚的鞋子反而限制了人的能力,更是受傷的主因。因為赤腳時,人在著地時,本能的會是偏向前腳掌落地,不會用腳跟去著地。但穿了鞋後,鞋越厚,越傾向於會讓後腳跟先著地,甚至是蹬地,很多的受傷就由此而來。

結果本書帶來的一個潮流就是赤腳跑或穿薄鞋跑,甚至還有人自製塔拉烏馬拉鞋,輕、薄、或赤腳成了跑步主流,厚底鞋根本沒人要穿。

但當時我就提了個想法,肯亞人也好,塔拉烏馬拉人也好,他們從小就沒穿鞋了,腳底自然練就成了非常厚也能自我保護的繭,那是我們生在都市裡的人練不出來的。

過了12年後,反而薄鞋沒人要穿了,厚鞋卻一家家出,一雙比一雙貴,但這12年裡,人的身體構造有改變嗎?沒有!世界紀錄確實也有推進,但到底是運動科學與營養也在成長或是風氣與誘因更吸引優秀跑者投入?鞋子設計與改良的因素當然也有,但也不可能是全部。

以前也舉過的例子,奧運史上有個傳奇人物叫阿貝貝(Abebe Bikila),1960年馬拉松冠軍,當時他是赤腳跑(這也是10年前赤腳跑盛行時,許多人會拿他當典範的代表)。

但他們沒提的是,過了4年後的1964年東京奧運,他又拿冠軍了,這次他有穿鞋,我記得有一說法是奧會有規定要穿鞋,另一說法則是贊助商壓力,但很妙的是,他理應要穿贊助商Tiger的跑鞋(後被併入Asics),結果他卻穿了Puma去跑,贊助商爭議的事,在一甲子以前就存在了XD

扯遠了,確定的一事是潮流確實在改變,10年前的主流,現今退了燒,說不定過了幾年後,又變薄鞋成主流吧!

我個人還是會多準備幾雙鞋,薄的抓地力好的拿來練速度,厚的軟底的拿來當緩跑輕鬆跑,處在中間的就中長距離練跑。跑完會不舒服的鞋就拿來走路,再不舒服的就捐出去做愛心。

故比起是不是潮流,我還是比較相信身體的反應,穿起來不會不舒服,跑起來感覺也不錯,大概就會一直穿了,如果有機會,多試試不同的鞋,去體會身體與鞋子之間是否合拍比較重要,鞋子是來輔助你的,不是要你去配合它的!

以上,心得分享。

這照片是當時看書畫的重點之一,現在看起來還是很喜歡這句話!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鐵人三項或單項訓練(游/騎/跑)1對1訓練規劃與諮詢服務,意者私訊聯繫。
View all posts